InDrive,這家知名的共乘服務平台,近期在台灣推出了一項名為“輕便無現金”的新功能,這是一種可透過銀行轉賬完成支付的創新方式。該功能使得司機可以在應用程式上顯示他們首選的銀行帳戶資訊,讓乘客可以輕鬆複製並進行支付。
這一舉措使得 InDrive 成為台灣首家採用該方法的共乘平台,強化了銀行轉賬作為旅行付款的主流方式的地位。InDrive 的發言人在一則書面聲明中表示,這並不是支付閘道的整合,而僅僅是讓司機在其個人檔案上顯示其喜歡的帳戶資訊,簡單明了。
這種方式與 InDrive 其他長遠策略有明顯的對比。例如,InDrive 在四個月前於哥倫比亞還推出了一項名為 InDrive Money 的貸款產品,專門為司機提供金融支持。
根據 PYMNTS 最新報導的調查,有41%的共享出行顧客偏好使用銀行轉賬進行支付。因此,這項功能的推出顯示了共乘應用可能會進一步拓展電子支付服務的潛力。此外,這也擴大了 InDrive 在即時追蹤和驗證系統上的期待。在2024年11月,InDrive 曾表現出希望打擊線下共乘交易,增強乘客安全性的意圖。
對司機而言,InDrive 的各種政策非常嚴謹,沒有任何可能被利用的漏洞。根據尼日利亞應用程式運輸商聯會(AUATON)的全國財務主管 Jolaiya Moses 表示,這相當於信用卡支付,僅有 InDrive 受益。另一位司機提到,司機與共乘公司的距離因信任問題已逐漸擴大,這可能影響願意使用該功能的司機數量。
由於燃料和維護成本上升,許多司機要求上調車費,同時宏觀經濟壓力亦促使乘客尋求更便宜的出行方式。因此,像 Bolt、Uber 和 InDrive 這樣的公司需在乘客流失和司機不滿之間取得微妙的平衡。若要避免進一步的司機罷工,可能需要談判——正如 2023 年的罷工事件所見。
近幾週來,AUATON 的成員們不斷與 Bolt、Uber 和 InDrive 等領先的共乘應用程序就高額佣金和削減司機收益的促銷活動發生衝突。上週五,Bolt 為增加應用程式上的需求推出了一項 50% 折扣促銷,導致司機們不滿,甚至威脅要對這家共乘巨頭進行抗議活動。
儘管如此,InDrive 並沒有因這些挑戰而止步,而是積極嘗試創新方式。InDrive 的發言人表示,隨著應用程式的最新更新,這項新功能將可隨時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