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台灣,不同收入老年人之間的健康與壽命差距逐漸引起社會關注。低收入群體的老年人因經濟及健康照顧等各方面資源不足,死亡率遠高於富裕老年人。研究發現,低收入老年人的平均壽命比財富充裕的同齡人短九年,這種現象背後隱藏哪些因素?
收入與壽命之間的關聯
研究顯示,財富與壽命息息相關。低收入家庭的老年人中,生命終結的平均年齡比擁有豐富財產的前20%群體早九年。此類現象背後的原因主要在於,貧困使老年人在醫療及健康服務的獲取上處於劣勢,缺乏基本的健康照護會加速健康狀況的惡化。
經濟不安全的老年生活
截至2022年,超過19百萬低收入高齡家庭無法負擔基本的生活開支,佔老年人口的近45%。隨著生活成本的上升,許多家庭無法應對重大的財務衝擊,例如喪偶、嚴重疾病或長期照護需求等,缺乏財務安全加劇了健康脆弱性,影響了他們的壽命。
醫療及護理的高成本負擔
長期照護服務與支持的高成本,也是導致老年財務不安全的原因之一。根據估算,老人養老院的私人房間年均費用超過一百萬台幣,這對多數家庭來說是一筆巨額開支。雖然健保提供一定的醫療保障,但不包括許多昂貴的長期照護費用,導致許多年長者無法接受必要的護理服務。
房地產價值的影響
有些財富較多的家庭透過地產價值提升擴大資產,而此時期中產階級的主要居所價值卻未見顯著增長,甚至出現貶值,進一步加劇了財富鴻溝。
政策呼籲與社會行動
面對低收入老年人的健康與財務窘境,政策制定者需要做出積極的回應。加強金融保護與社會支持系統,確保每位老年人不論貧富都能夠享有健康的晚年生活,是當前的急迫需求。希望透過具體的政策改革與資源配置,盡可能縮小因貧困引發的健康差距。
結論
這項發現告訴我們,改善老年群體的生活質量需要多方協力,共同努力。我們不僅需要認識到老年人在財務安全上的脆弱性,還應提供充足的醫療資源和長期護理服務,確保每位長者都能夠在歲月中安享晚年,活得健康而有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