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業世界中,不是所有企業的失敗都源自於糟糕的創意。許多企業的崩潰往往是由於錯誤的財務決策或軟弱的領導,還有一些則是因為過於抗拒改變。正如羅賓·克羅在他的書_Evolve or Die_中所說:“您的未來成功將與您適應和預測改變的能力直接相關。”
在製作一部關於Sterling銀行轉型的紀錄片時,我對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當我們開始記錄這家銀行的故事時,我不知道會有什麼期待,因為尼日利亞的傳統銀行並不以激進變革而聞名。然而,從我們的第一次談話開始,就明顯感受到Sterling銀行不只是因為科技的需要而在實驗或應用技術;這家銀行正在有意識地進行完全的變革。
Sterling銀行的持續進化不僅僅是推出新的應用程式或產品,或只是進行品牌重塑。這需要艱難的決策,包括重組其核心銀行模式、轉移重心至關鍵產業,以及在核心運營中嵌入更多技術。這是一種為了在金融科技初創公司和變化中的消費者期待所轉變的行業中保持領先的精心策劃的戰略行動。
為什麼大多數公司在重塑過程中失敗
企業重塑絕非易事。這是一個艱難且令人不適的過程,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一些公司抗拒重塑。對於某些公司來說,這是由於對未知的恐懼;對於其他公司,則是由於對當前短期成功的虛假安全感,即使長期前景暗淡。一些企業堅持傳統,徹底拒絕改變——畢竟,如果沒有壞掉,為什麼要修呢?我們曾看過曾經主導市場的手機品牌如黑莓和諾基亞,以及許多有機會演變和重塑自己的企業,最終消失是因為他們堅持於過時的商業模式。
此外,許多企業嘗試重塑自我但最終失敗,因為他們採取了錯誤的方法。一些企業將重新品牌化錯誤地當作重塑,但現實是,您無法僅靠更改品牌形象來挽救一個失敗的商業模式。不要誤會我的意思,重新品牌化有其位置,並且有時企業確實需要它。但一個新的商標無法拯救一個失敗的商業模式。
如何正確地重塑企業
在拍攝紀錄片時,Sterling銀行的成長執行官Obinna Ukachukwu說了一句讓我印象深刻的話:“Sterling銀行已徹底改變自身,正在改變自己的皮膚、喙和爪子。” 這形象地描述了真正的重塑:不僅僅是表面上的刷新,而是徹底的內部轉變。
多年來,Sterling銀行一直作為傳統的商業銀行運營。然而,隨著網際網路接入的推廣和智能手機在2010年代改變了人們管理資金的方式,該銀行面臨了要麼進化要麼被淘汰的選擇。在2019年,Sterling銀行採用了數位為先的策略,重塑品牌,並整合金融科技解決方案,與現代本土銀行平台並肩,以保持領先的姿態。
那麼企業可以從中學到什麼呢?重塑並不僅僅是看起來不同,而是操作上的變革。首先,在追逐潮流之前修復內部的效率低下;新的技術不會拯救一個失敗的系統。其次,傾聽客戶的聲音;變革應該改善他們的體驗,而不是使其複雜化。第三,保持對市場變化的預測——五年前有效的東西可能今天已經過時。最重要的是,重塑不是一個事件;而是一種心態。最後,要勇敢採取措施,擁抱風險,並具備長期的思維,因為,坦白說,重塑是困難的,但被淘汰是更糟的。
Sterling銀行之外,我也欣賞像Interswitch、Lemfi和Moniepoint這樣的公司。Interswitch從支付處理器進化成為推動非洲數位支付革命的金融科技巨頭。Lemfi轉型為一個針對移民的全球數位銀行,簡化跨境交易。Moniepoint則從代理銀行服務提供商發展成為全面的數位銀行,在中小企業融資和數位支付領域處於領導地位。這些公司一再重新定義其商業模式,適應更加靈活的金融科技行業。他們明白創新不僅僅是創造新產品;而是創造新的商業運作方式。
適應或被淘汰
問題不在於您的企業是否需要重塑,而是在於您是否有能力引領改變還是要在為時已晚時被迫接受變革。作為領導者和企業主,我們必須不斷評估我們的公司是否需要進行轉型。
總的來說,能夠繁榮發展的企業是那些能夠適應的——願意冒險,挑戰常規,並在市場逼迫之前自我書寫新篇章。這就是從Sterling銀行的轉型中獲得的真諦:如果您不在演變,那麼就已然在落後。
Peace Itimi 是一位故事講述者、紀錄片製作人,同時也是一位對非洲創業精神和創新充滿熱情的成長行銷專家。作為Founders Connect的主持人,她已經採訪了超過100位企業家,揭示了他們成功和挑戰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