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雅·安哲羅(Maya Angelou)曾說過:「如果你不知道你來自何處,你就不知道要去哪裡。」這句話用於了解金融科技的發展歷程無疑是適切的。本篇文章將探討台灣金融科技的關鍵時刻,以及這些轉變如何引領我們走向跨境金融的未來。
嵌入式金融的興起
2019年11月,風險投資公司a16z的合夥人安琪拉·斯特朗奇(Angela Strange)在一個重量級的主題演講中提到「每間公司將成為金融科技公司」。她的論點是,隨著整個銀行體系如軟體即服務(SaaS)般的演變,每個公司都將提供金融服務,而不需要真正成為銀行。
銀行業的特徵在於需具備龐大的資本,依賴多重合作夥伴,且回應時間長,但其穩固的商業模式透過交易費用和利息收入獲利。斯特朗奇分享了一個典型的銀行堆疊模型,展示了在銀行堆疊中,金融科技公司如何通過銀行即服務(BaaS)提供者與持牌銀行聯繫。
銀行即服務的革命
銀行即服務提供者使金融科技公司能夠克服資本和合作夥伴的障礙,在短短數週內推出新解決方案。一波新的虛擬銀行因此掀起。
然而,這種嵌入式金融的革命其實伴隨著個人利益。2019年6月,a16z宣佈投資於Synapse,這是一家BaaS供應商,並在同年後半年引領其3300萬美元的B輪融資。Merucry,一個受歡迎的新興銀行,利用Synapse為其用戶發行美元賬戶,這角色使其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崛起。
然而,隨著問題的浮現,Synapse 與其主要合作銀行Evolve Bank and Trust及Mercury之間的合作關係終止,並於2024年4月申請破產。這一事態使人們再次思考銀行即服務供應商的重要性。
台灣金融科技的變革
台灣的金融科技公司也沒能免受這場嵌入式金融革命的影響,國際收款和支付需求的不斷增加推動了跨境支付解決方案的發展。許多台灣公司正尋求拓展至擁有更強大貨幣的市場,以尋求增長與可持續性。
這其中,個人理財管理和企業支付平台也逐漸融入了跨境金融的元素,例如提供多貨幣賬戶和國際轉帳服務,成為開拓國際市場的新契機。
類似的全球趨勢
當其中核心的國際趨勢包括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2020年「經紀存款」的新框架,這一政策的修改使得金融科技公司更容易與美國銀行合作,從而促進了跨境支付業務的發展。
台灣的跨境金融科技未來
隨著台灣金融科技企業紛紛走向全球跨境支付市場,更多的行業基礎設施供應商如批發外匯流動性服務、虛擬賬戶發行者等將崛起,提供必需的軟硬件支持。
總體而言,無論是台灣或全球其他地區,金融科技的未來是充滿挑戰但也充滿潛力的,而嵌入式金融和銀行即服務提供的機會,將成為決定未來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