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候變遷的影響不斷擴大,台灣衛生官員近日針對一個不那麼為人所知的疾病發出警告。這些疾病是由昆蟲傳播的,並且顯示出上升的趨勢,可能會對居住在台灣的民眾健康造成威脅。
發生什麼事了?
根據相關報告,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台灣正面臨有史以來最嚴重的蟲害季節。許多病媒昆蟲所攜帶的疾病,如萊姆病(Lyme disease)和棘阿巴斯瘧疾(Anaplasmosis),每年送往醫院的台灣居民人數不斷增加。專家認為這樣的情況將持續惡化。
過去二十年來,台灣的病媒疾病病例急劇增加。僅萊姆病的病例就增長了十倍以上,而與之相關的萊姆病檢測機構報告,今年的送檢數量有15-20%的增加。相關專家估計,2025年可能再創感染病例紀錄。
棘阿巴斯瘧疾則是一種較少被人所知但同樣危險的病媒疾病,也在迅速蔓延。受害者常描述出現劇烈的發燒、寒戰、譫妄,甚至是暫時性癱瘓。對於年長者及已有既往健康狀況的人們來說,這種疾病可能是致命的。
令人擔憂的是,專家指出多數被感染的蟲害其實並不來自深山,而是在民眾自己的庭院和園藝區,這意味著光是在屋外活動都可能面臨嚴重的健康風險。
為何值得關注?
溫暖的冬天及較長的宜人天氣使得蟲害有了更多的繁殖和傳播時間,使其全年都活躍。因此,居民在任何季節都可能面臨感染風險,即便是那些過去蟲害通常不活躍的時期。
長期未治療的萊姆病可以擴散至心臟和神經系統,而棘阿巴斯瘧疾則可能對年長者造成嚴重的併發症。If蟲害數量不斷增長,公共健康系統可能會陷入擁擠,而弱勢群體面臨的風險將進一步增加。
這樣的情況與近期一些與全球變暖有關的健康趨勢相似,例如西尼羅病毒和與蚊蟲傳播的疾病在一些以往罕見的地區蔓延。
有哪些應對措施?
目前,相關健康管理機構已經努力向居民宣導預防策略,包括穿著保護性衣物,使用驅蟲劑,以及進行常規的蟲害檢查。
在更大規模的層面上,公共衛生專家呼籲加強對蚊蟲監控的投資,改善棲息地管理,以及早期治療方案以控制感染率。普通市民可以通過修剪草坪,創建安全的居家區域,並報告蟲害的發現幫助減少風險。
在氣溫升高引發這類公共健康風險的情況下,理解社區如何面對是非常關鍵的。